热门排行

2025
04/28
10:38
果果小编
评论
一、保密管理体系维护
制度执行与更新:严格执行已建立的保密管理制度,确保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有效落实。同时,随着法律法规的更新、业务的发展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对保密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使其始终符合最新要求。
二、人员管理
保密培训:定期组织保密培训,确保员工熟悉最新的保密知识和技能。培训内容可包括保密法律法规、企业保密制度、信息安全技术等方面。
人员审查:对新入职员工和在岗员工进行定期的背景审查,确保员工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可靠。对于接触核心保密信息的关键岗位人员,审查要更加严格。
离职管理:员工离职时,要及时收回其工作中使用的涉密载体,进行离职谈话,明确其离职后的保密义务,并签订保密承诺书。
监督检查:建立健全保密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各部门、各岗位的保密工作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保密制度执行情况、涉密载体“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等方面。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并跟踪整改效果。
三、涉密载体管理
1、物理载体管理
标识与登记:对所有涉密文件、资料、存储介质等物理载体进行明确的密级标识,并建立详细的登记台账,记录其编号、名称、密级、数量、来源、去向等信息。
存储与保管:涉密载体应存放在专门的保密设备中,如密码文件柜、保险柜等,并确保存储场所具备良好的安全防护措施,如防盗、防火、防潮等。不同密级的载体应分开存放,严格按照规定的保管期限进行保管。
传递与使用:涉密载体的传递应通过机要交通、机要通信或其他符合保密要求的方式进行。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审批流程,确保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场所使用,并由专人负责监督。
2、电子载体管理
安全防护:对存储涉密信息的电子设备、移动存储介质等进行严格的安全防护,安装防病毒软件、防火墙等安全防护软件,并及时更新病毒库和系统补丁。同时,对涉密电子文档进行加密存储,确保信息安全。
网络管控:严禁在非涉密网络中存储、处理和传输涉密信息。涉密网络要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网络实行物理隔离,并采取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审计跟踪等安全措施,确保网络安全。对外合作与交流管理
合作方审查:在与外部单位进行合作时,要对合作方的保密资质、保密能力和信誉进行严格审查。选择具有良好保密信誉和保密管理能力的单位作为合作方,并在合作协议中明确双方的保密责任和义务。
四、资质维护与更新
年度自检与报告:按照保密资质管理部门的要求,每年按时进行自检,并提交年度自检报告。自检内容包括保密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涉密人员管理、涉密载体管理、保密设施设备运行等方面。通过自检,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确保保密工作持续符合要求。
资质有效期管理:在保密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前,要提前做好资质续期申请准备工作。认真梳理和总结资质有效期内的保密工作情况,对照资质标准进行自查自纠,及时补充和完善相关材料,确保顺利通过资质续期审查。
重大事项报告:企业或单位如发生名称变更、法定代表人变更、注册地址变更、经营范围变更等重大事项,或出现涉密人员泄密、保密违规等事件,要及时向保密资质管理部门报告,并按照要求进行处理。
发表评论 0条
发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