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详情
侯志学委员:
政协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关于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推进全区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提案》(第0873号)收悉。自治区工信厅立足职能职责,以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攻方向,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现答复如下:
一、加强政策引导
近年来,自治区工信厅围绕“两件大事”,锚定“闯新路、进中游”目标,牢固树立“加快发展、大抓发展”理念,把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作为工业调整优化升级的主攻方向,出台一系列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加快构建形成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新型工业化产业体系,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提供坚实物质技术基础。
(一)高端化发展方面。对投资5亿元及以上且竣工投产的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基本建设项目,按照实际贷款利息的30%给予一次性贴息奖补;对新认定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和自治区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分别给予1000万元、500万元一次性奖补;对新认定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自治区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分别给予500万元、300万元一次性奖补;对于投资2000万元及以上且已完工的制造业技术改造项目,按照当年技术改造设备投资的20%。
(二)智能化发展方面。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列入自治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试点的盟市,给予5000万元奖补。对列入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的盟市,给予5000万元奖补;按照首版次软件取得知识产权或证书规定期限内截至申请时的实际销售总额的20%给予补助;对企业新开发的工业软件(工业APP),按照研发该产品实际投入金额的20%给予补助。
(三)绿色化发展方面。对年节能量2000吨标准煤以上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每节约1吨标准煤给予200元奖补;对大数据中心电源使用效率(PUE值)首次降低到1.3的,按照技改投资额的10%奖补;对年节水量5万吨以上的节水技术改造项目(包括打捆项目),按每节约1吨水给予10元补助;对新建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量1万吨/年以上的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进行工业固废和再生资源高端化、绿色化、循环化利用项目,按每综合利用1吨给予10元补助;再生资源中废塑料、废纸回收加工利用量在1千吨/年以上的项目按设备投资额的10%补助;对自治区低碳示范园区、零碳示范园区给予奖补。
(四)创新发展方面,对新创国家级、自治区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对新认定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对新认定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全国“质量标杆”企业,对主导制定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的企业,参与制定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的企业,给予一次性研发经费补助;对列入《内蒙古自治区新技术产业化应用指导目录》的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在自治区内实现转化应用的项目,按实际完成投资额的20%给予一次性奖补;对按新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注册申请获批或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品种,给予一次性奖补。
(五)市场主体培育方面。对自治区认定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小巨人”企业,分别给予20万元、50万元、1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新认定的自治区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分别给予300万元、500万元一次性资金奖补;对引导和推动自治区制造业企业扎根所属细分行业产品“精耕细作”,专注于细分行业产品创新、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对认定为自治区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的企业奖励100万元,对认定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的企业奖励200万元。
(六)工业园区建设方面。支持工业园区供水、供热、供气、消防、污水处理、固废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对综合实力考核评价前3名和招商引资、亩均效益、税收贡献、争先进位、科技创新等单项指标考核评价前3名的工业园区给予资金支持。
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出台一系列支持制造业发展政策,激发制造业企业发展内生动力,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全年全区制造业投资增长46.4%,占全部投资的比重提高4.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7%,高于规模以上工业4.3个百分点;制造业占GDP比重达20%,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
(一)推动制造业高端化发展。坚持项目为王导向,打造形成制造业全产业链、集群化发展新格局。落实重点产业链包联推进机制,按月调度项目进展,加强项目储备,全力推动先进制造业产业链项目落地开工、投产达效。2023年实施重点工业项目(除能源外)887个,其中先进制造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项目658个,累计完成投资2676亿元。全区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6.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7.4个百分点。新创建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28个,自治区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2个、自治区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个,新认定技术装备首台套及关键零部件项目14个、新材料首批次项目4个。加快推动“两个稀土基地”建设,国内首台可调压固态储氢系统示范装置正式投运,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稀土冶炼项目北方稀土10万吨绿色冶炼升级改造项目开工建设。
(二)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推动产业“智改数转”取得积极成效,研究制定自治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试点方案和工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累计培育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企业9户。数字化底座进一步夯实,新建5G基站1.98万座,新增工业互联网平台6个,上平台企业突破10万户,新创建智能工厂4个、数字化车间24个、“机器换人”项目15个,有力促进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全区生产设备数字化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49.6%、60%。组织4场“百城千园行”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活动,智慧园区建设实现全覆盖。
(三)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把绿色低碳要求贯穿制造业发展全过程,产业“含绿量”持续提升。电石、铁合金等“两高”行业限制类产能加快退出,退出率分别达到100%和90%。节能节水有力推进,实施节能节水改造项目208个,节能量107万吨标准煤、节水量1250万吨。绿色制造示范体系不断完善,新创建绿色工厂67家,绿色产品30个、绿色园区4个、绿色供应链13个。绿色低碳技术装备扩围推广,在冶金、化工等25个重点行业新推广节能、节水及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装备产业48项目。绿电交易取得实质性进展,组织开展区内首批绿证交易,年度绿证成交总量达92万张,有效助力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2024年,自治区工信厅全面落实自治区新型工业化大会部署要求,以做强做优做大工业总量为目标,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强化技术创新,加强市场主体培育,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促进工业调整优化升级。同时,加大银企对接力度,继续加强产融合作,充分发挥“助保贷”“信易贷”平台作用,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贵的问题,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体现内蒙古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全区“闯新路、进中游”提供坚实支撑。
(一)全力稳定工业增长。抓好自治区推进新型工业化“1+7”政策体系落实。细化2023年自治区出台的稀土、焦化、铁合金等领域相关政策。抓实项目投资,强化运行监测。确保实施的重点工业项目早投产、早达效。围绕特定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的关键节点开展精准招商,引企入园、做大总量、提升效益。梯度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
(二)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导向和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筑牢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谋划未来产业、发展战略资源产业,加快构建“5+5+6”新型工业化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能源、冶金、化工、建材、农畜产品加工五大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做优做强新能源、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五大新兴产业。积极谋划布局未来产业和细分赛道,提前做好规划布局,形成梯度发展格局。
(三)大力推进数智赋能。推动产业智改数转,制定实施工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组织开展工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创建、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做好数字化转型服务,引育一批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分产业、分领域组织召开数字化转型现场推介会。继续支持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加大民爆、危化品行业“机器换人”力度。加快建设5G基站、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等数字基础设施。在优势行业继续布局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一批“5G全连接工厂”等典型应用场景。
(四)全面推动绿色发展。开展低碳、零碳园区创建,推动工业用能低碳转型。绿色金融、合同能源管理、效益共享、设备租赁等多种模式帮助企业开展节能技改。加大绿色低碳先进技术、装备和产品推广应用力度。持续开展节水型企业、节水标杆企业和节水型园区创建。加强绿色制造示范创建,梯度培育一批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持续加大对企业实施工业固废项目开展相关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
衷心感谢对自治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2024年8月20日
专业服务
专家团队,全程指导!
省钱省时
明码标价,超高性价比!
赔付保障
拿不到证,全额退款!
售后无忧
专属顾问,全程跟踪服务!
关注官方公众号
400-110-9001周一至周五 09:00-17:00